我国无人机分类与政策梳理
(一)无人机发展史
1917年,世界第一架无人机诞生于美国一项被命名为“斯佩里空中鱼雷”的发明,这是世界上首架实现无人驾驶的飞行器。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运用无人机,20世纪末我国无人机发展提速,民用无人机逐渐进入多个领域。
图 1我国无人机发展史
(二)无人机分类
无人机可分为军用无人机及民用无人机。其中,民用无人机在尺寸、质量、航程、航时、飞行高度、飞行速度、任务等多方面各有不同,分类维度多样。从用途、性能指标和飞行平台几个维度,可将民用无人机分为以下类型:
图 2民用无人机分类
(三)我国无人机政策回顾
2023年6月28日由国务院联合中央军委颁布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24年1月1日起实施。《条例》对无人机进行规范的同时,也将更好地支撑无人机应用的拓展,推动我国无人机产业更好地发展。梳理无人机政策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开启低空空域政策改革序幕(2013-2017年)
这五年的时间为我国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13年对空域分类划设、空域准入使用、飞行计划审批报备、相关服务保障、行业监管和违法违规飞行查处等五大方面制定相关规定,为未来我国低空空域使用管理提供基本依据;2016年在空域方面,提出对空域内的运行安全进行评估并形成评估报告,从此在进行无人机飞行时都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2017年设立无人机空域电子围栏,防止民用航空器因飞出空域或飞入错误空域造成损失。
2.深化民用无人机运行管理模式(2018-2023年)
从2018年开始起草《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到2023年正式发布《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这五年是民用无人机管理不断完善的过程。从明确民航局对无人驾驶航空器经营许可证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开始,规范了民用无人机产品的设计/生产批准函、适航证明和证后管理的审定工作;落实国务院“放管服”相关要求,建立健全民用无人机操控员执照考试管理服务提供方机制等等的一系列政策的发布,为颁布《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打下坚实基础。
3.强化无人机飞行及相关活动依法监管(2024-未来)
2024年1月1日实施的《条例》对无人机系统、驾驶员、飞行空域、飞行运行、法律责任均作出明确定义和划分,规范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以及有关活动。为配合《条例》实施,《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安全要求》的实施日期由2024年6月1日提前至2024年1月1日。通过有效指导研制单位设计生产、规范检测机构合规检测和保障使用者安全使用,进一步筑牢民用无人机产品安全底线,贯彻民用无人机管理要求,促进民用无人机产业健康发展。
图 3无人机政策发展
二
城市管理领域的无人机应用探索
(一)综合执法
1.日常执法。目前执法人员上街巡检的方式,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无人机可以帮助执法人员完成外出巡检工作,利用无人机航拍对街道进行巡查,助力城市管理精细化。无人机航拍范围更广,速度更快,有效解决管理人员较少及执法难、取证难。
2.执法传达。无人机可搭载喊话器,实现空中执法,及时有效传达指挥意图,并与现场人员进行对话。如监测建筑工地、拆违工作现场,预防顶风作案。与城管指挥中心协同,进一步对附近执法人员进行调度,实现精细化的高效处置。
(二)市容环卫
1.市容环卫监管。运用无人机拍摄功能对市容秩序、环境卫生、店外经营、违章搭建等城市管理问题进行采集,特别是对复杂地域或人工无法到达的地点进行拍照取证,实现空中监督检查。
2.绿化管控。通过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采集乔木位置和地被植物边界信息。无人机搭载三维激光扫描设备,采集乔木表面三维信息,提取胸径值,核查路边行道树的植被缺失情况。
3.扬尘检测。无人机根据飞行的不同高度,搭载不同的大气自动监测设备,对工地或道路扬尘进行监测,实时反馈大气质量数据,包括温度、湿度、PM2.5浓度等问题。
4.废气排放。无人机可以对店铺烟气污染事件进行监测,给执法人员提供信息数据助力执法人员完成工作。无人机搭载监测设备可以有效提升监测效率及扩大监测范围,并随时可进行烟气排污取证,提升污染源排放追责效率。
5.固体废弃物检测。无人机可以对特殊地段的固体废弃物倾倒进行拍照取证,排查新出现的固体垃圾污染源,并通过高空监测附近车辆的运输轨迹,进一步寻找到运输源头。
(三)其他方面
1.市政设施。利用无人机可以对一定区域进行航空摄影测绘,提取AI智能窨井盖及其他市政设施信息,制作三维倾斜摄影模型及正像数据。根据无人机采集的影像,AI智能市政设施识别可以高效率、高精度助力市政设施普查工作。
2.河道垃圾。无人机对河道进行定期巡检,通过设定固定航线进行自动化巡检,及时发现非法排污等问题。同时,通过对无人机航拍影像的分析,获得水情、水质、水面漂浮物等信息。
3.应急管理。灾害事故处理过程中,利用无人机进行实时监控,判定灾害情况。利用无人机在灾害现场充当通信中继,在通信受阻的情况下,利用无人机充当转信台或利用无人机在空中恢复区域的公网通信。利用无人机对灾情发生地进行测绘,为指挥人员指挥提供便利。